两次IPO被拒!“备受争议”的周六福又要上市了

“周姓”珠宝品牌中,周大福、周大生、周生生均已成功上市,而周六福珠宝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周六福)仍然等在资本市场的大门之外,且上市之路一波三折。

2019年首次申报IPO时,证监会发审委曾对周六福的加盟模式收入占比超过80%、多起商标权纠纷、存货较大且增长较快等问题提出过问询。在经历了更换保荐机构后,2020年10月份的发审委会议上,周六福首发却未获通过。

这一次,周六福珠宝重整旗鼓,更换了保荐机构卷土重来。

“备受争议”的周六福

据企知道查询显示,周六福创立于2004年4月,集珠宝首饰研发设计、生产加工、连锁销售、品牌运营为一体,主要运营“周六福”珠宝品牌,销售钻石镶嵌首饰、素金首饰和其他首饰,涵盖戒指、项链、吊坠、手链等品类。

周六福是典型的家族企业,董事长李伟柱合计持股67.24%,副董事长李伟蓬总共持有公司26.85%的股份,二人累计持有周六福94.09%的股份。

image.png

2019年至2021年,周六福实现营收22.73亿元、20.82亿元、28.2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03亿元、3.86亿元和4.29亿元。规模上相较周大福、周生生等头部品牌仍有一定距离,但在珠宝行业也算位居前列、“有头有脸”的品牌。

要说周六福拿的是大主角光环的剧本,倒也无可厚非。不过,这个带着“主角光环”的玩家,成名路上也跌宕起伏。

过分依赖加盟

由于周六福第二次IPO时,证监会发审委对周六福加盟模式收入占比超过80%、应收账款、存货较大且增长较快等问题提出了质疑,引以为鉴的周六福,在近两年开始逐渐增加自营店的数量,并且积极开展线上运营,降低对加盟模式的依赖。

根据本次招股书显示,周六福加盟业务占主营收的比重已经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然而遗憾的是,加盟模式带来的收入占主营业务的比例仍居于高位。

用时三年,将加盟收入占比从82.05%降至57.45%,虽然可以看出周六福为了消除弊端所做的努力,但占比仍保持在57.45%的高位,足以可见周六福并未完全摆脱对加盟模式的依赖。

用周六福在招股书中的话说,加盟模式虽然能够在公司发展初期,以较低的成本和更灵活的方式迅速占领市场,但经营管理的主导权交由加盟商自行把控,不排除加盟商为了自身利益考量违规经营的风险,这或将对周六福的品牌形象造成不利的影响。

研发费用极低

周六福长期存在“重营销、轻研发”的问题。

近年来,周六福的销售费用连年增长,但在产品的生产和设计上,周六福要么直接从供应商处购买成品,要么委托外部供应商加工制成,其研发费用占总营收的比重常年不足0.3%。到目前,周六福的研发设计人员有43人,在公司1600人的员工规模中,占比只有2.68%。

据了解,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周六福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66.45万元、402.27万元和984.43万元,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0.12%、0.19%和0.35%,远不及同期的销售费用投入。

企知道查询显示,周六福共有864项专利申请信息,多数为外观设计专利,占比高达96.75%,而发明专利15项,占比仅为1.73%。

image.png

涉及多起诉讼案件

由于与众多品牌名称过于相似,周六福深陷商标纠纷。根据企知道数据显示,周六福涉及的125条法律纠纷中,有77个涉及知识产权权属、侵权纠纷案件。

其中包括,2012年,周六福曾诉周百福侵害商标权;2015年5月,香港周六福珠宝国际集团将周六福珠宝股份有限公司送上法庭。

此外,周六福还曾多次被指侵犯他人版权。

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香奈儿起诉周六福的商标侵权纠纷诉讼案件共13宗,认为周六福部分加盟店销售侵犯其商标权的商品。或许是为了保证IPO,周六福与香奈儿签署《和解协议》支付赔偿款。

2018年1月,卡地亚也起诉周六福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要求周六福停止销售、生产侵犯其商标权的商品、赔偿损失。2019年,各方达成调解,周六福及加盟商又进行了赔钱。

目前看来,首次IPO被重点问询的“加盟商依赖”问题仍然存在。而围绕山寨“周氏珠宝”品牌等纠纷,周六福长期深陷商标权诉讼。倘若想要提升品牌价值认同感、让消费者和投资者愿意之买单,周六福还需要在产品研发和质量上多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