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定罪“电影解说侵权”首案,“影视速看”瑟瑟发抖了吗

利用临睡前的碎片时间刷一刷手机,通过三五分钟的速看、合集视频快速“刷”几部电影,已经成为许多人在短视频时代必备的入睡流程,而这类简单粗暴的“影视速看”,也便成了新时代的“睡前故事”。

 

“睡前故事”的广受欢迎,让影视速看成为了短视频内容创作行业中野蛮生长的一个垂类,雨后春笋般的“速看”账号在各个平台遍地开花。

 

然而,近日我们邻国日本的一起著作权案件,可能要为广大的创作者提出警示,影视速看野蛮生长的时代或将进入尾声——6月23日,据多家日本媒体报道,日本宫城县警方于近日逮捕了该国首例“电影解说”短视频的3位发布者,罪名是“侵犯著作权”,这在日本国内尚属首例。

 

图片6.jpg 

 

事实上在我国,关于影视速看内容的版权争议近来也愈演愈烈——今年4月9日,优爱腾(优酷、爱奇艺、腾讯)联合多家影视公司,对抖快B(抖音、快手、B站)上大量影视内容未经授权被使用发表声明,此后又多次联手影视公司、明星艺人在多个重要场合接连炮轰影视解说粗暴侵权,维权大战一触即发。

 

那么三个月的时间过去,这场围绕影视解说侵权的“僵持”进展如何,在邻国已经做出表率的情况下,中国影视解说的侵权如何界定,又将为互联网视频行业带来怎样的变化呢?

 

“速看”的疯狂与原罪

 

日本此例被逮捕的发布者所制作的视频,与国内风靡的影视速看视频大致相同,都是擅自使用与剪辑影视剧画面,配上旁白与字幕,制成10分钟左右的、解说和介绍电影情节的短视频。因为在短时间内就能知道电影情节,因而被称作“ファスト映画”(Fast电影、快速电影)。

 

此类内容在短视频时代迅速风靡有其外在和内在的多方面原因——首先,近年来互联网信息更迭速度不断加快,新一代网络用户信息接收能力变强,但与此同时,专注力也同步下降,容易因为某个新生事物迅速聚集,也很快会被下一个新事物吸引而离散。这种特性决定了“速食”成为一种迎合新时代互联网用户特征的路径。

 

其次,现阶段影视剧制作主体呈现多样化趋势,从传统大体量制作,到网大、自制,导致影视剧数量高企,质量却难免良莠不齐,大众的注意力有限,很难消化全部内容。加之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用户时间碎片化,致使用户在做出需要付出长时间成本的决定时,变得尤为审慎,那么通过“速看”进行先期权衡比较成为一种选择策略。

 

再有就是“速看”视频有其先天优势,比如可以帮助观众抽出悬疑剧中的线索脉络、可以一定程度上消除恐怖电影的恐怖气氛等等,都能够解决部分观众观影习惯中的特殊“痛点”。

 

伴随着短视频时代的浪潮,“影视速看”内容得到了近乎疯狂的发展——在抖音上,“影视剪辑”话题的播放量达到了1438亿次,作为参照,另一个在短视频平台上相当热门的话题“跳舞”的播放量则为221亿次。

 

随便点开一个头部“速看”账号,一部影视剧速看内容的点赞量都在数百万级别,播放量甚至可能会超过原版在长视频平台上本身。

 

图片7.jpg 

 

但互联网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件新生事物在高速发展的阶段,一定会伴生很多问题,如不解决好这些问题,疯狂生长的恶果便将随之而来,甚至可能带来行业的覆灭。

 

据12426版权监测中心发布《2020中国网络短视频版权监测报告》显示,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累计监测到3009.52万条侵权短视频,其中热门电视剧、院线电影、综艺节目是被侵权的重灾区。

 

为何影视短视频侵权如此泛滥成灾呢?

 

对于一件新生事物,法制上的监管难免存在漏洞——目前针对影视速看内容侵权的僵持,主要源于两点困难:第一,《中华人民著作权法》中关于“是否属于合理使用”的论证给了侵权方辩护的空间,第二,维权成本高、难度大、收益小。

 

侵犯知识产权的赔偿依据,主要有三类,一类是给权利方带来的损失,一类是侵权人因侵权行为获得的收益,第三是法院酌情判决。前两种都很难举证,导致版权方打官司耗时费力,而维权力度又非常有限,客观上造成了违法成本过低的结果。

 

即便如此,如若速看短视频内容创作者和平台仍不正视这个问题,日本这起侵权案件的宣判,将为存在侥幸心理的侵权者们敲响警钟。

 

“炮打侵权的一百天

 

时间回到三个月前,先是4月9日、4月23日,优爱腾联合多家影视公司,对抖快B上大量内容未经授权使用影视素材分别发表了一次声明;5月28日,三家再次联手,针对B站出现《老友记重聚特辑》盗版发表声明谴责;6月3日,在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三家掌门人再次炮轰影视速看短视频侵权乱象,将舆论推至高点;两天之后,六大影视公司再来助阵,转发了4月23日70家影视单位及500多名艺人的联合倡议书,再次表态。

 

长视频平台连环“五杀”,将影视解说的版权顽疾摆在了台面上。

 

图片8.jpg 

 

一波又一波的行业倡议之下,监管政策随之出台——4月28日,国家电影局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安排部署,针对当前比较突出的“XX分钟看电影”等短视频侵权盗版问题,配合国家版权局继续加大对短视频侵犯电影版权行为的打击力度,整治侵权行为,保护广大电影版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6月1日,由国家版权局举办的2021中国网络版权保护与发展大会召开,新版《著作权法》正式生效,加大了侵权的打击力度。会上,中宣部宣布部署“剑网2021”专项行动重点任务,发布了“2020年度全国打击侵权盗版十大案件”。中宣部副部长张建春也表示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网络新闻、短视频、直播领域的侵权盗版乱象,加大整顿力度。

 

虽然平台还没有明确的政策推出,各类影视剧速看视频在各家平台上并未消失,但春江水暖,“影视速看”创作者们已经感觉到了审核尺度的收紧。他们在视频搬运上开始更加小心——转向选择风险较小的国外冷门电影作为剪辑素材,同时加入一些表情包作为掩饰,或者添加一些原创要素对原作品进行简单稀释。

 

绕过热门作品并非可持续发展之计,一些头部账号、头部影视娱乐MCN开始加强与影视制作公司、视频网站平台的合作。通过与影视公司共同规划内容,帮助影视产品宣发,从而获得版权方的授权,成为目前头部账号解决版权问题的一种方式。

 

但零散的版权合作仍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在优爱腾“炮打短视频侵权”的百余日里,国家政策层面、影视公司和创作者都在寻找“新规则”和“旧秩序”的最优解,长短视频平台、版权方和创作者能否在版权授权追溯上达成共识,建立合理的合作机制,成为野蛮生长的影视解说能否正规化的关键。

 

用“正规化”结束蛮荒时代

 

在疯狂乱象和监管收紧的现状下,影视短视频“正规化”已经迫在眉睫。

 

事实上影视解说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它可以帮助影视剧起到宣传作用,比如短视频平台早期《前任3》就是通过大量混剪电影片段引发网友的情感共鸣,从而创造了票房奇迹。

 

然而如果未经片方授权和筛选,大量物料的曝光,无疑会给影片带来伤害——近日一位明星在影院观影过程中,将银幕上放映的内容拍摄照片并发了微博,此举引来的批评让她迅速删掉了微博,道歉并且重申影视版权保护的重要性。

 

这是因为一部影片中的关键内容如果被提前知晓,会极大影响观众的观影体验或者观影意愿,而这些关键内容,或许只需要一两个镜头,就会被泄露无余。

 

图片9.jpg 

 

“拍屏”尚且遭到社会各方批评,大量直接使用影视画面、直接叙述故事情节的影视速看,对版权的侵犯和对作品的伤害不言而喻。

 

以中国台湾的一例诉讼案件为例——早期影视速看视频网红谷阿莫曾被台湾电影片商告上法庭,原因是谷阿莫将影视剧内容经过剪辑放在网络平台上作商业用途,直接导致该片商购入版权的影片内容被严重泄露,取消院线上映,造成巨大损失。

 

这还只是影视速看视频对片商最直接的影响,如果越来越多的观众把精品影视剧通过“速看”来看完了,长时间下去影视作品失去流量,采购制作成本就会大幅下降,进而打击创作者制作优质精品内容的积极性。

 

这对于整个行业的伤害,则无法估量。

 

所以“正规化”,是影视剪辑短视频必须要走的,也是唯一的道路。

 

我们先来看看同业先例——短视频侵权问题可以通过技术发现,YouTube做出过一个良好的示范。YouTube的母公司Google在2007年开始投入Content ID系统的开发,版权所有者可以向YouTube上传自己的音频或视频文件,平台能够识别出新上传的视频中是否包含他人的原创视频内容,如果包含,会提供给版权所有者禁播、查看内容的数据分析、分享内容的广告收入三种解决办法。发展到2017年,YouTube中98%的版权问题都可以通过Content ID得到解决。

 

或者参考相似领域寻找更符合“国情”的解决方案——在最初的短视频平台上,音乐行业也曾遭到严重的版权侵害,后来平台通过购买音乐版权,供创作者自由使用,逐步解决了这个问题。

 

由于影视剧版权的复杂性,国外经验和相似品类经验或许无法全盘复制,但探索正规的版权使用规则,是短视频平台必须要做出的努力。

 

毕竟“速看”视频正如寄生虫一样攫取着中国内容创作者的血液和营养,“电影解说”解说的只是故事,但故事从来就不是电影的全部,“10分钟看完一部电影”抹去的可能是一群创作者精心设计的叙事结构,是每一个镜头考究的光影搭配、每一件道具、每一个妆容极致的色彩运用,是埋藏在故事下面更深刻的种种思考和讨论,是一群热爱艺术的创作者满腔的真诚。

 

而这些,才是一部作品最迷人的地方。

 

图片10.jpg 

 

无论是优爱腾炮轰影视解说,还是日本定罪首例影视解说案,都在推动这个新兴的产业走向正规化的道路。而无论是对于平台、短视频创作者还是观众来说,尊重版权尊重艺术,本就应该是我们从事生产和娱乐必须遵从的根本原则,给消费者带来真正的价值,给创作者带来与付出匹配的收益,才能创造出良性的生产、消费、竞争环境。

 

毕竟,我们童年时迷恋“睡前故事”,是因为那些故事会带领我们进入美妙的梦境,为我们打破现实与想象的边界,让我们在故事中感受爱、感受梦、感受成长,而不仅仅是,因为我们听完了一个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