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未名情,疾书至天明,北京市科协×北京卫视《大先生》王义遒与时代共脉搏

枕经籍书,敢为人先,做追逐时间的人,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广播电视局联合出品的国内首档科学文化教育节目《大先生》于今日21:05在北京卫视播出。本期节目邀请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物理学家王义遒,带教老师陈徐宗、王延辉、周小计,及北京天文馆副馆长、北京古观象台台长齐锐,带领“未来团”成员一起探访书香浸润的“燕园”,感受朴实的君子之风及浓郁沉淀的家国情怀。

1.jpg 

抱朴守拙 在激流中行稳致远

时间从人类文明起源时的粗略概念,到如今分与秒、甚至毫秒与微秒的精确计算,一个个时间谜团的背后往往是无数科研前辈的日夜伏案疾书、昼夜不停的奋力追逐。留学时本专业为核磁共振的王义遒校长,学成归来后因国家科研的需要,便毫不犹豫地改变研究方向,开启了对原子钟的研究。在翻阅了无数相关文章与国际文献后,方才摸透了原子钟的原理,最终成功主持研制我国第一台原子钟,完成从零到一的突破。多年后,早已对此前所学之事颇有了解与认知的王校长,再一次踱步到一个需要他转换身份的十字路口 —— 接到了北大教务管理的岗位任命,他便又整装待发,用科研精神钻研高校管理,割舍半生,成就一代又一代。

3.jpg 

多次身份转变,意味着先前打好的根基将一次次推倒重来,但王校长总是淬火重铸、初心不改。“科学的价值在于没有私欲的服务,在于为万人的利益服务”,面对崭新的领域、身份,他总是在精神上保持昂扬的状态,在行为上拿出排除万难的魄力,一往无前,竭力攻城拔寨。“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君子治学处事,立志高远却又基础扎实,胸襟开阔更能兼察微理。王义遒校长便用自己的人生为这种君子之风做了很好的诠释。

2.jpg 

甘为人梯 融小我于大我之中

“家在湖边,在湖的东边。在湖边,一出家门,视野开阔,空气清新,清风徐来,水波粼粼,上有鸟飞,下有鱼跃,令人心旷神怡,俗念俱寂。”清新隽永的文字源自王义遒校长的文集,字里行间便能领略王校长的心境。从1952年来到北京大学,七十载悠悠岁月已过,在这里读大学、做科研、后来又做起了管理。数十年来,王校长不但讲授多门电磁波谱课程、编译了多本优秀教材,还总结高校管理的独特规律,留下北大本科教育十六字方针——“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他如化雨春风般立德树人、耕耘与坚守,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北大,献给自己热爱的科研事业与教育事业。

4.jpg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心花”,从青丝到白鬓,王义遒校长一生为时间的追逐者。在2000年退休之后,再度转战科研,担任星载原子钟技术管理组首席专家,为全球定位导航系统能拥有可靠的标准时间和频率信号做出巨大贡献。王义遒校长亲眼见证我国科技实力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但他依然在奋力与时间赛跑,不停地写文章、著书,为的就是将自己学问与经验都留给后人,为后人保留一点“种子”。王校长言行合一、身体力行,用涓细“小我”之贡献,汇聚成“大我”磅礴之飞跃,用九十年光阴实现了超越时间的人生价值。

5.jpg 

今日21:05锁定北京卫视,近距离对话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物理学家王义遒,感受他“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的璀璨人生!




责任编辑:王敏尔